close

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不解之緣-柏克萊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不解之緣-柏克萊





不解之緣-柏克萊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最近迷上了DIY~~

天啊~ 能夠自己做出

好吃的料理真的是太幸福了~

一來當然是可以

滿足自己想吃就吃的慾望

在來就是做給對方吃呀~

不論是家人朋友情人

這比送買好現成的禮品還有FU

可以一起做一起學就更有相處

的機會啦~~

也就是說!

常常動手DIY=跟親朋好友連繫感情

=>人氣直升UpUpUp!!

真可謂一舉數得啊啊~~

推薦這次自辦活動好評的

不解之緣-柏克萊

做起來就是讓自己成為眾人注目焦點!

輕鬆好上手~ 提升自信也可以越做越專精

這大概就是我樂此不疲的原因吧(笑)

心動不如行動,快點傳送門一探究竟吧!



不解之緣-柏克萊



本週熱銷商品: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黃水晶球風水











  • 《不解之緣?柏克萊》

    柏克萊,一個世界一流大學學府座落在此,光是這三個字就已經讓人滿溢嚮往、讚譽、敬畏之情,似乎再也容不下更多的好奇。

    一個八○年代在柏克萊求學的女子,帶著柏克萊的印記回到台灣,為挽救自然生態而奔走。二十年後重返柏克萊,發現潛藏於在地生活的多樣風貌,也發現了柏克萊跟每個人都不遠……

    在生活的許多角落,都隱藏著柏克萊的精神──

    柏克萊作為美國西岸的文化與學術重鎮,在過去的半世紀以來,始終引領風騷,無役不與,影響力可說是無遠弗屆。在風起雲湧的1960年代,柏克萊是反戰、示威、嬉皮的大本營,自由開放的風氣吸引了許多想法不一樣的人來到此地,盡情揮灑。

    咖啡風潮,從柏克萊開始──1960年代開張的「畢特咖啡.茶」(Peet’s Coffee & Tea)掀起咖啡革命,星巴克創辦人也曾在店裡打工,星巴克的綠色商標也有著畢特咖啡的風格。

    有機.慢食.柏克萊──被譽為「加州料理」飲食鼻祖的華特斯(Alice Waters)女士早在四十年前就堅持使用有機方式栽種新鮮的在地食材入菜,在輕鬆自在的氣氛下細心品味。時至今日,「有機」與「慢食」已經成為全世界的主流飲食概念。

    草根環保運動發軔在此──早在1960年,柏克萊居民就自發組織,抗議市政當局以垃圾填海造陸的計畫,歷經二十多年的持續努力,並引起周邊城市的共鳴,遏止了舊金山灣區的填海狂潮,為環保運動立下典範。

    你所不知道的柏克萊──

    .柏克萊乃是巨岩林立之地,現代攀岩之父雷能得(Dick Leonard)就是在此練就一身驚人技藝,因此柏克萊堪稱攀岩運動的孕育地。

    .1969年,反戰與言論自由運動方酣之際,在柏克萊的校地「人民公園」上爆發校方與居民的流血衝突,造成一名學生喪命,數十人受傷的悲劇。其後大小衝突與糾紛仍然不斷,一直到1996年由當時的校長田長霖出面斡旋解決。

















    • 作者介紹





      程孝民

      五年級女生。柏克萊加州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碩士、景觀建築碩士。擔任工程顧問公司負責人期間,以規劃設計專業挽救自然生態環境,不遺餘力:台北關渡自然公園、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高雄鳥松濕地、宜蘭雙連埤生態保護區……。

      儘管不是街頭環保鬥士,卻成了兒子口中的"Environmental freak'(環保瘋子)。後來兒子在選擇大學時,因為認定柏克萊都是一群瘋子,竟然並不考慮成為她的校友。

      後來也成為柏克萊大學學生的兒子,成了她重新認識柏克萊的頭號情報員。重返柏克萊的她,弄清了百年校園軼事,發現了石頭城的故事,看見海上樂活的居民,也見識了柏克萊人的奇思異想……。

      柏克萊是一個奇特的地方,世界上很多的第一次都在這裡發生,許多風潮也在此孕育、萌芽。她想把它介紹給你,所以寫了這本書。

















    不解之緣?柏克萊-目錄導覽說明



    • 自序 2

      特別致謝 6

      I 生活革命家

      披薩過街 12

      畢特咖啡老店 15

      愛麗絲的飲食花園 19

      鮮花和牡蠣 26

      美食街區 30

      女人和小孩的街 36

      柏克萊堡 44

      詩道 48

      Halloween 53

      II 山居歲月篇

      石頭記 60

      最崎嶇不平的住家 65

      石頭的家 69

      蜘蛛人 76

      小熊噴泉再現蹤影 81

      柏克萊美人 85

      鵪鶉谷裡的天使 90

      波西米亞聚落 94

      魔術空間 99

      III 濱海樂活篇

      凸字形碼頭 110

      水上長廊 114

      海上樂活 119

      賽龍舟 124

      冒險遊戲場 129

      綠的童話小屋 133

      選「怪」行動 137

      前衛鳳凰 142

      看不見的藝術花園 148

      IV 小城傳奇篇

      嬉皮不死 160

      牟,這個人 169

      寇帝書店謝幕 176

      莎士比亞與富士山 182

      電報街的瘋子 188

      人民公園四十年 197

      你讀詩了沒? 203

      梅白克的巧思 211

      才女摩根 219

      尋找貓頭鷹 225

      V 百年校園篇

      如畫般的大學校園 232

      校園地標的故事 243

      Go, Bears! 255

      史丹佛來的斧頭 265

      吝嗇鬼的豪華包廂 273

      科學「玩」童在這裡 278

      從山巔墜落的琴音 283

      校園租界區 291

      達爾文200歲 297

      人外有人? 306

















    自序
    一所大學如果大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成了一個奇異的時空隧道。


    在這處奇異的時空隧道裡,人彷彿永遠不會老去。因為無論你何時走進它,你見到的永遠是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學生,還有總是四、五十歲左右壯年族的教授在當家作主。年華花樣的時候進來,不等風華讓位就離開,持續的週期變動,造就出一種不變的永恆。於是你離開校園,又重返校園,不管五年、十年或二十年,眼前所見,幾乎一模一樣。

    只要學校夠大,大到你不容易撞見過去教過你的教授,你就不必在他們明顯的佝僂和皺紋裡斟酌歲月的流逝。少了熟悉的人可以對照比較、甚至證實時光帶走了青春,你轉身離開校園的十年、二十幾年光陰也就此一筆勾銷,倏乎歸零。因為在人群熙來攘往的偌大校園裡,不會有人突然叫住你,或是從你身後突然拍你一下,你不必回頭張看背後的呼喚,這一刻,你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陌生人。

    因為是陌生人,所以別人「看」不見你,你從這部動畫世界裡迅速隱退,退出到螢幕之外,像在看一齣戲,戲裡有你熟悉的一景一木、一屋一瓦,承載著年齡不變的一群人,在知識裡追逐,在和學問賽跑。

    你像隱形人一樣自在的呼吸,又像是飄盪在空氣裡的精靈,在熟悉的校園裡四處遊走。你昂首挺胸、步履輕盈,因為肩頭不再有讓人沉重的書包。在課堂裡輕鬆的翹著二郎腿用一種閒情聽講,因為你無須再繳交作業。你稱心如意的選課,越是聽不懂的,越要出席,越是陌生的領域,越要鑽研。你優哉游哉,你勇者無懼。因為你清楚明白自己和這所大學之間絲絲縷縷的牽絆,早已不可同日而語——過去是學生,後來成了校友。現在的身分,是學生家長。



    兒子在台灣念完了高中,在幾個入選的大學名單裡,決定到柏克萊加州大學展開他的大學生活,對於他願意和我成為校友的明智之舉,著實讓我高興了一番。於是帶著滿心歡喜,在大學開學的八月天,我再度現身柏克萊。

    第一次跨進柏克萊大學校園是在一九八○年代,一九九○年代又來了第二次。第三個十年,跨入二十一世紀,再度走進柏克萊,這回不再是學生,而是學生家長的身分,柏克萊與我果真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樣每個十年都回柏克萊一次,來來去去也看了柏克萊近二十多個年頭。如今這份不解之緣又送了我一張柏克萊的入場卷,想去追逐知識?想和學問賽跑?都想,但不再修習學位。這回,我想寫一本書——一本關於柏克萊的書。

    離開柏克萊已經好一段時光,再要提筆重提「舊識」原本就不容易,何況當初認識的時候,對它的了解也不夠深入。這樣說來實在有點見外,不過事實就和大多數就讀過柏克萊的研究生一樣,求學期間除了自己的專業領域外,鮮少有時間涉足課業以外的校園生活。這裡有交不完的報告,連番轟炸的考試,規定的修習學分,等你忙完這一切,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離開校園的時候也到了。

    於是有人可能在初出報到時參加過校園導覽外,此後一頭栽進自己的研究領域,除了往返於課室系所和住處外,校園裡曾經到過的第三地,大概只有「赫斯特希臘劇場」——這裡是舉行畢業典禮、頒發學位證書的地方。認識的朋友裡,大多數人都屬於這類的「勤學派」。

    你很少看見柏克萊的學生描寫柏克萊的文章,因為這裡的人實在太忙了。雖然我跨足過兩大學院,修習的專業又和環境有關,原比別人有更多戶外見習的課程去體認校園、走訪柏克萊小城,但要說到描繪柏克萊的完整圖像,還是有好大一片空白。

    如今一個解不開的緣分又把我拉回二十啷噹歲時初出遇見的柏克萊,人生像倒轉的影帶,重新回到原點。這回該有的道具佈景、舞台燈光,還有襯底的配樂,都要張羅齊備。這一次,我要看清山影的迷離,我想感受海的動盪,我要注目億萬光年外的星河,我想和聰明的腦袋交遊,我要弄明白柏克萊人的奇思異想,我更要在這座百年學術殿堂挖掘知識的寶藏。是的,我是以補修學分的心情重新投入柏克萊的懷抱。

    朋友聽說我在寫一本關於柏克萊的書,出其不意的問我是「旅遊書」嗎?我認真思索了一下,回答說,「不,不是旅遊書,是一本故事書」。沒錯,我是以寫故事的心情寫我過去知道的柏克萊,也寫我現在重新認識的柏克萊。

    雖然這不是一本旅遊書,但字裡行間仍不難找到旅遊指南的線索。尤其現代網路資訊發達,只要幾個關鍵字,就能為你呈現所有可能的資料。因此文章裡出現的專有名詞也都標示了英文,希望無限延伸的網路世界,能為有興趣探知更多情報的朋友攫取更多柏克萊的不同面貌。

    如果你還年輕,到柏克萊求學的機會來日方長。如果你已經過了求學的階段,那更何妨放下學位的計較,到柏克萊體驗一段不同的遊學人生。在這裡,你可以隨時進出任何一間課堂,也可以參與任何一場討論會,不必擔心有人質疑你的身分,更不會有人盤查你的來歷。這正是柏克萊這座自由開放的百年學術殿堂最精彩迷人的地方。

    這本書能夠順利完成,當然有特別要感謝的人。

    首先要謝謝我姊姊。筆下荒廢多年,要重拾寫作,一開頭總是陌生。是老姊提醒我,她曾經是我的忠實讀者,讓我回想起過去自己是寫過一些好看的東西。有了伯樂的加持,馬兒果然蹄噠蹄噠越跑越順暢。

    再要謝謝兒子。他是我的頭號情報員,是我校園內幕消息的深喉嚨。有些事情就只有大學生才會知道,外人是不得其門而入的。有了一雙年輕的眼睛在幫我張看世界,真是天大的祝福。時常我們同在校園裡上課,有回弄了半天才發現原來各自上課的教室就緊鄰在隔壁,彼此還大大驚喜了一番。

    還要感謝出版總監——家恆。超過十年的舊識,除了最初的因緣際會——接受了當年任職於《天下雜誌》的家恆的一場訪問,此後因為專業領域不同,幾乎從未再聯繫。誰能料到,因為這本書,再次連結起彼此的緣分。也謝謝主編淑正,因為她的投入,使作品更臻完善。讓我藉由這本著作,永遠牽繫起和柏克萊的不解之緣。

    這本書希望能為有興趣探索柏克萊的人,提供一些私人線索。也許你到過柏克萊,也知道柏克萊,記憶的深鎖已經為你開啟,其他的就留給你自己慢慢品嘗。

















    畢特咖啡老店

    畢特咖啡在美國西岸享負盛名,尤其在舊金山灣區一帶,比起在台灣享有高知名度的「星巴克咖啡」(Starkbucks Coffee)更廣受歡迎。而畢特咖啡的本店——「畢特咖啡?茶」(Peet's Coffee & Tea)最早的發跡地便在柏克萊小城。

    位於柏克萊樹藤街和胡桃街(Walnut St)路口,一棟兩層樓高有著典型轉角圓形海景窗的建築,便是「畢特咖啡?茶」的創始老店。對照早年拍攝的老照片,一景一物仿如昨日,四十餘年的歲月流逝,老店彷彿從來不曾老去,在淡淡的粉色牆面加綠色邊框的襯托下,反比黑白照片裡的舊時景像更加光鮮亮眼。就是從這裡開始,畢特(Alfred Peet)開啟了他「用咖啡記錄人生」的傳奇篇章。

    畢特一九二○年生於荷蘭,一生的經歷與咖啡和茶有著不解之緣。畢特的父親在二次世界大戰前開過一家咖啡烘焙店,畢特從小就跟在父親身邊負責店裡打雜的工作。二次大戰結束後,他先在倫敦的立普頓茶廠擔任學徒,之後更遠赴荷蘭殖民屬地印度尼西亞從事茶業貿易。

    一九五五年畢特移居美國舊金山,也許此生註定與咖啡結緣,他在咖啡進口商強生貿易公司謀得了第一份差事。過去長期浸淫在咖啡世界裡的畢特,對於當時舊金山商家進口劣質咖啡原料的作法實難苟同,這讓他不禁緬懷起早年他父親店裡,從世界各地精選而來的咖啡豆。畢特下定決心要改變人們對咖啡的品味。

    為了實踐理想,畢特開始在西岸城市尋覓理想的開店地點,從加拿大的溫哥華到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所在地的帕阿圖,畢特費盡思量。「舊金山對岸的柏克萊也許最適合你的革命事業。」朋友這麼建議他,一九六○年代的柏克萊正處於「言論自由運動」(Free Speech Movement)的改革風潮中。就這樣,一九六六年四月,「畢特咖啡?茶」在柏克萊正式開張,畢特的咖啡革命也就此展開。

    畢特不惜以高價從產地直接收購上乘咖啡豆,同時堅持以人工限量烘培方式淬煉出咖啡豆裡最芬芳濃郁的精華。畢特以手工重烘焙創造出來的特殊咖啡風味,著實讓顧客眼界大開,胡桃街和樹藤街的轉角處,很快便成了柏克萊大學師生聚集的地點。緊接著,當地的士紳名流、作家、藝術家乃至市井小民,也都紛紛投入賞味的行列。

    三年不到的時間,畢特成功打響了知名度,隨著「畢特咖啡?茶」的人潮聚集,也吸引其他美食藝術家向其周邊靠攏,北柏克萊「美食區」的稱號,很快就此奠立了基礎。

    隨著「畢特咖啡?茶」的廣受歡迎,畢特從一九七一年起開始在加州一帶設立分店。為了進一步深化他對咖啡革命的期望與使命感,畢特也積極引導和協助咖啡產業界的精英。現今擁有咖啡帝國稱號的星巴克,創辦人之一的席格(Zev Siegl)就曾經在畢特的店裡見習打工。後來幾乎現身世界各個重要城市街頭轉角的星巴克商標,也隱隱透露著「畢特咖啡?茶」柏克萊老店的綠色標章身影。事實上,星巴克在草創初期,畢特還供應了他們好幾年的咖啡豆。

    畢特成功的開發了柏克萊居民品嘗咖啡的味蕾,一早開門總招來一群每天必到的忠實顧客。他們不僅自稱「畢特痞」(Peetniks),甚至將這字樣印在T恤上,就像是可以隨時向人展示的畢特咖啡擁護者的保證書一樣。一旦成了「畢特痞」,不免都將其他品牌的咖啡視如無物,所以如果聽說「畢特痞」對於後來大肆擴張的星巴克誓言杯葛到底,可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四十餘年的歲月過去了,儘管柏克萊幾條熱鬧街道的轉角處都可見到「畢特咖啡?茶」的身影,但位在樹藤街的原始老店,依舊安靜的躲在距離熱鬧的夏塔克街不遠的角落裡。也許是「畢特咖啡?茶」早已成了當地居民生活裡的一部分,店前的招牌出奇的不醒目,但是又有何妨,露天咖啡座上永遠不散的「畢特痞」,不是已經幫陌生的訪客作了最佳指引嗎?

    這裡沒有老態龍鍾的歲月刻痕,有的只是一種閒淡雅適的生活情趣,如果真要找尋一點歷史的氣息,也許立在牆面高架上的骨董咖啡豆磅秤,是聊以供人緬懷過往的一些線索吧。

    下回經過熱鬧的夏塔克街,別忘了在樹藤街拐個彎,到柏克萊小城引動六○年代咖啡革命的發祥地,喝上一杯咖啡或茶。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6開19*26cm
    頁數:320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程孝民

      追蹤











    • 出版社:遠流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0/12/29








    • ISBN:9789573267379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不解之緣-柏克萊





arrow
arrow

    chambet571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